

3D打印技術對雕塑領域的影響
- 分類:行業新聞
- 發布時間:2020-06-05 18:36
【概要描述】消除雕塑工藝流程壁壘 雕塑專業一直以其手藝性和工藝流程的復雜性著稱,一般的雕塑設計制作流程包括:繪制草圖、扎雕塑骨架、制作雕塑泥稿、翻制成石膏或硅膠模、制作成玻璃鋼、不銹鋼
3D打印技術對雕塑領域的影響
【概要描述】消除雕塑工藝流程壁壘 雕塑專業一直以其手藝性和工藝流程的復雜性著稱,一般的雕塑設計制作流程包括:繪制草圖、扎雕塑骨架、制作雕塑泥稿、翻制成石膏或硅膠模、制作成玻璃鋼、不銹鋼
- 分類:行業新聞
- 發布時間:2020-06-05 18:36
- 訪問量:
3D打印技術對雕塑領域的影響
1.消除雕塑工藝流程壁壘 雕塑專業一直以其手藝性和工藝流程的復雜性著稱,一般的雕塑設計制作流程包括:繪制草圖、扎雕塑骨架、制作雕塑泥稿、翻制成石膏或硅膠模、制作成玻璃鋼、不銹鋼、鑄銅等材質、表面效果處理等,不同材質不同大小和不同要求的雕塑制作步驟各有差異,過程復雜專業。 石雕木雕等必須由雕塑家一點一點地雕鑿打磨,完全是個傳統的手藝活,制作者需要多年訓練和經驗,而且稍有失誤將很難彌補。而3D打印技術應用于雕塑制作則可以跳過傳統工藝的流程和壁壘,在電腦里設計好雕塑的三維模型然后通過3D打印機將雕塑作品直接打印出來?,F在已可以打印出塑料、陶瓷、金屬、石膏、木頭等材質,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普及將來各種材質皆有可能打印出來。3D打印將使雕塑將告別手工制作的年代,進入數碼設計制造的時代。
2.催生數碼雕塑專業 3D打印技術背景下的雕塑定義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可以定義為數碼雕塑:使用三維掃描或三維設計軟件生成電腦三維數據模型,通過3D打印機打印制作出實體雕塑作品。3D數碼雕塑實現了從實物轉換到虛擬數據,再從虛擬數據轉換為實物的完整過程,讓虛實之間可以實現任意的轉換。這對傳統雕塑是顛覆性的變革,它將傳統雕塑的可觸摸性和虛擬三維雕塑模型的視覺不可觸摸性之間做了很好的轉換和鏈接。傳統雕塑從一個純手工的手藝活,搖身轉變成了可完全由電腦鼠標鍵盤操作的高科技工作。雖然只是設計制作手段的一個變革,然而技術和藝術從來都是糾纏在一起的,技術的巨大變革開始階段往往表現的是新瓶裝舊酒,采用新的技術手段來實現或改進已有的藝術形式。但隨著新技術的不斷應用,新技術材料的特點就會不斷地顯現出來,從而形成新的藝術表現形式。新技術為新的藝術形式提供了土壤和營養,隨著新的藝術表現形式的不斷成熟,新的藝術流派或門類也就誕生了。
3.解構傳統雕塑價值
(1)紀念碑意義的消解:傳統的雕塑多數被賦予紀念碑式的意義,是紀念某個特殊的事件、特殊的成就、特殊的人物、或用來闡釋宗教的教義供人們膜拜,或作為紀念性建筑的附件。比如各地常見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各種名人雕像、各種寺廟里的菩薩雕像。作為社會的普通個體一般是不會給自己建立雕塑的,一是因為制作雕塑的工藝復雜代價高昂,擁有制作技術的人員稀缺,二是因為雕塑的紀念碑意義而卻步。 杭州為尚健在的企業家馬云建立雕塑,在社會上引起廣泛的爭論,爭論的焦點為馬云的成就還沒有蓋棺定論現在立雕像太早。但3D打印數碼雕塑技術的普及,將拆除個人雕塑制作的復雜技藝門檻,在商業化娛樂化個性化等眾多因素推動下,個人雕塑正在以雕塑照相館的方式普及開去,人們將像拍照片一樣簡單便捷地制作自己的個人雕塑。在可預見的將來,每個人都可以制作自己的雕像,而且可以不斷地制作很多個,雖然個人在制作自己雕塑時并不一定有紀念碑化的意圖,但個人雕塑的普及將毫無疑問地沖擊雕塑的紀念碑意義。原因一:個人雕塑的普及、隨處可見的個人雕像必將帶來雕塑的審美疲勞,原因二:個人雕塑的普及化娛樂化廉價化將消解建立在稀有性和崇高性基礎上的紀念碑意義。
(2)雕塑手藝性的消失:雕塑有數千年的歷史,屬于非常傳統古老而又現代的藝術,雖然經歷了數千年的變革,風格流派多變,但雕塑的制作工藝流程并無本質的變化,石材類雕塑需要雕塑家手工雕琢打磨,金屬類雕塑需要手工制作泥稿然后翻模鑄造,玻璃鋼類作品也需要手工制作泥稿再翻模,雕塑設計制作還是個純手工勞動,以往的科技進步并未給雕塑的制作工藝帶來大的改變。 但3D打印技術的發展卻要改寫這一狀況,3D打印數碼雕塑技術將實現完全的電腦操作,設計將在電腦中完成,制作將由3D打印機完成,可以完全脫離傳統的雕塑手工制作工序,實現全電腦化的操作。雕塑的傳統手藝性將面臨顛覆性的挑戰,傳統雕塑語言是透過藝術家手工勞動與材料搏斗而產生的,而數碼雕塑的語言將深深地烙上計算機和3D打印機的印記,數碼雕塑的語言和新型的材料特征將賦予雕塑語言和形態以新的審美特征,這種審美特征的重要特點是手藝性的喪失。這或許是雕塑數千年發展史上面臨的最大變革和挑戰,雕塑制作將不再是個手藝活而是個電腦技術活。
4.產生數碼雕塑語言 雕塑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獨立藝術門類,其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自身獨特的語言體系,主要由形態、體量、空間、材料、色彩等幾方面語言構成。3D打印雕塑因為工藝技術的更新,能制作出傳統翻模工藝無法完成的復雜形態結構作品,從細如發絲到多層嵌套結構的作品都可以實現,從而拓展雕塑形態、體量、空間語言的表現形式。由于3D打印技術采用了新的材料和疊加成型的工藝,材料的種類隨著整個3D打印的產業的發展越來越豐富,材料的合成方式也發生改變,其材質美感和材質本身所體現出來的語言特點得到極大的豐富和拓展,許多特點是3D打印所特有的。而色彩語言方面,傳統雕塑著色方式主要是外表噴涂著色,而3D打印的著色方可以是彩色材料直接打印,經過表面打磨后,顏色由內而外真實自然地呈現。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